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广西区市县乡镇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全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16:35

7月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广西区市县乡镇实现5G网络全覆盖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谭国栋,信息通信发展处处长、一级调研员黄广出席发布会,并就5G网络建设发展及5G应用规模化发展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答记者问全文如下:

广西民族报记者:农村5G建设方向,如何统筹考虑4G和5G发展的问题? 谢谢。

黄广:谢谢您的提问。

2021年底,根据三大运营商覆盖情况统计,全区自然村4G网络覆盖率超过99%,可以说,我区自然村已经基本覆盖4G网络。在重点推进自然村覆盖4G网络的同时,农村5G网络建设也在逐渐推进。目前,在农村地区已建成超过1.3万个5G基站,实现4446个行政村覆盖5G网络,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达到30%。

为推动农村4G通信网络覆盖工作走深走实,确保应覆盖尽覆盖,我局通过门户网站发布公告、协调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厅局发动基层组织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征集5户以上未覆盖4G网络信号的自然村(屯)、20户以上未通达光纤网络的自然村(屯)名单。我局根据各单位反馈的清单已组织企业开展实地核查,对核查属实的自然村全部纳入建设清单并在今年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全区自然村4G网络可以说基本全覆盖,农村地区通信网络覆盖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为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通信网络需要和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我们将重点推进农村5G网络建设,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将5G纳入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申报范围,但要求每申报3个4G项目才能申报1个5G项目,2022年我区共获批103个5G行政村项目,预计今年国家会调整项目申报政策,更多向5G项目倾斜,我局也将尽力抓住机会,组织企业尽可能的申报项目,争取国家对广西的更多支持。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的关键一年,广西通信管理局如何有效推进呢?谢谢。

谭国栋:谢谢您的提问。

2022年是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广西通信管理局将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坚持网络、应用、生态一体推进方面下功夫。

一是扎实推进5G网络布局建设。2022年广西“五网”建设大会战,属于信息网建设的18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总投资达到95亿元。其中,5G建设投资约60亿元,新建5G基站2.1万个。目前,广西5G基站数累计达到5.1万个,到2022年底,全区5G基站总数将达到6.5万个。5G基站建设按适度超前、按需建设、重点覆盖的原则,在加快扩大覆盖面,为更多群众提供5G服务的同时,重点加强企业厂区、工业园区这些行业应用的重点网络覆盖,侧重提升在高铁、交通枢纽、购物商圈等人员密集区的覆盖深度和网络质量,持续推进县城和乡镇网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大力推动5G应用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广西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4年)》,通过赋能产业升级、创新数字治理、融惠社会民生、聚焦区域发展、培育产业生态、夯实网络基础、加强安全保障七个方面,推动重点领域5G应用和提升5G应用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广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活力。今年5月17日组织启动了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广西区域赛,以“5G扬帆 绽放广西”为题,挖掘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强,可落地性高、可规模化复制的具有特色的示范应用,树立标杆应用、示范应用,全面推动5G应用创新和规模化发展。同时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示范,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开展5G+医疗健康、5G+智慧教育、5G+智慧能源试点建设,向农业、文旅这些领域不断深化和拓展,使得5G的应用更广泛地涌现出来。拓展与垂直行业的融合能力,丰富5G应用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5G的差异化、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使5G技术真正通过应用的规模化得到迅速发展。

三是积极打造5G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泛北部湾建设,加强5G产业区域交流合作,依托广西5G产业联盟、广西互联网协会和广西通信行业协会,秉承“共生、共创、共赢”理念,不断扩大5G“朋友圈”,促进5G产学研用结合与供需对接、加快5G关键技术和产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5G产业生态,进一步催生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强劲动能。鼓励有实力的5G领域企业来广西设立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加强跨区域的人才和技术交流,大力吸引高尖端人才来广西开展围绕5G通信网络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创新工作。鼓励企业参加和举办有影响力的5G通信网络相关国际论坛和展会,共同促进区域5G产业链资源共享、经验互鉴。

南宁新闻网记者:现在还有部分群众谈“辐”色变,存在为什么基站越来越多?为什么要在我家附近建设基站的疑惑,请广西通信管理局解答下? 谢谢。

黄广:谢谢您的提问。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辐射,从生活中使用最普遍的电视、手机、电脑、电磁炉和微波炉,到不太被我们所关注的高压电线、变电站和通信基站等,这些设备和设施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因此,电磁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我国现行电磁环境标准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根据该标准,通信频段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应小于0.4瓦/平方米。考虑到基站信号会有相互叠加的水平出现,移动通信基站具体建设时采取的是更低的功率密度,功率密度可达到小于0.1瓦/平方米,例如城区基站的辐射功率一般是30-300W,依据人体受到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00W的辐射功率在10m距离上的辐射功率面密度只有0.2387W/m 2 。物理学家早已算出地球上太阳光的辐射功率面密度大约是1000W/m 2 ,太阳光辐射是基站辐射的上千倍,因此在电磁辐射上基站远小于太阳光。

对于为什么基站越来越多,因为通信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和提供的通信容量是有限的,就像公路,车道少,使用道路的车多人多,导致通行速度缓慢,都需要对道路进行扩建或规划建设新路。通信也是一样,人口密度高、手机用户多、通信需求大的地区需要规划建设的基站数量也就多。另外,网络覆盖须减少通信盲区,达到网络覆盖无缝化要求,所以运营商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期分批扩容建设基站。在居民家附近建设基站,居民区人口密集,有较大的移动通信需求,而受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及建筑墙体等对信号的遮挡,只能在居民区附近或内部建设一定数量的基站来满足通话和数据要求。

广西日报记者:我想了解下广西5G网络发展如何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谢谢。

谭国栋:谢谢您的提问。

我从两方面答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利用5G技术赋能各行各业减少碳排放。全面提升信息通信服务供给能力,也就是加快5G网络基础建设,支撑生活、生产绿色低碳需求。一是居民绿色生活出行。疫情的出现,促使线上会议、远程医疗等应用推广,有效减少居民出行排放;5G赋能车路智能感知,实现高效路径规划,降低拥堵,显著提升出行效率。二是企业节能增效。将5G、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钢铁、化工、水泥等企业生产管理环节,部署能耗监测云平台,对水电气热等能耗全面监控,减少碳消耗。例如入选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典型应用案例《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G智慧钢铁项目》,利用5G大连接特性,连接大气、水资源等监测点位传感器,实现监测设备信息的实时读取,柳钢集团自动巡检提升效率30%、焊缝质检检测效率提升27%、远控天车效率提升80%、年耗电量减少25%。三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5G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驱动低碳、环保的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构建高质量碳排放观测网和全量碳排放传输和感知体系,助力实现对城市碳排放的精准管控。

第二个方面5G网络建设发展自身也要绿色低碳。一是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鼓励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给予政策优惠。二是要降低网络设备的功耗。不断优化网络架构和云网资源布局,同时改进设备性能、建设智慧多功能灯杆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来降低通信网络的能耗(比如广西某基础电信企业通过建设全光交换网络,完成省干南宁四大核心节点OXC改造,使机房空间占用率减少54%,功耗降低43.4%,年节省32万度电,等同于每年种了1.2万棵树)。三是加快推进资源集约共享和异网漫游,强化资源复用。广西电信和广西联通、广西移动和广西广电之间进行深度融合,开展5G网络共建共享,有助于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高效实现5G网络覆盖,快速形成5G服务供给能力。经了解,广西联通通过共享广西电信5G基站,每年减少用电约2.1亿千瓦时。截至2022年5月,5G共建覆盖率显著提升,在网络运行指标方面,5G驻留比提升到62%以上,5G分流比已提升至24%,意味着5G网络覆盖越来越完善、5G利用率更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工信部推进的异网漫游工作,边远地区实现一网托底、多网覆盖的要求,有效改善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的需求。

新华社记者:我想了解广西5G网络的整体建设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开展的重点方向? 谢谢。

黄广:谢谢您的提问。

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6月30日,广西信息通信业累计投入近150亿元开展5G网络建设,累计开通5G基站近5.1万座。5G网络在全区镇级以上行政区主要区域实现基本覆盖,在县级行政区主城区实现连续覆盖,在重点核心区域及重点高校、商圈、大型交通枢纽、人员活动密集场所等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积极打造面向东盟的“广、精、优”5G网络。

下一步,广西信息通信业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工作要求,继续奋发有为,加速推进广西5G网络发展。一是持续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按照年度新增建设2.1万个5G基站的目标,加快5G网络建设布局,扩大5G网络覆盖广度深度,推进设区市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基本连续覆盖,并不断扩大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二是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千兆城市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其评价标准包括“双千兆”网络建设、用户发展情况、应用创新情况三个方面7项指标,2021年广西柳州、桂林、百色三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获批数量排全国前列。2022年,广西信息通信业将以更大力度,更多的举措推动广西更多城市获评国家千兆城市,将建设千兆城市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积极性。同时根据月度行业数据,分析关键指标缺口,通报电信企业落实。三是提升重点场所移动网络覆盖质量。目前,5G建设仍处于初期阶段,5G基站数量不够多,网络不够完善,用户体验可能不如预期。为提升网络质量,改善用户体验,提高行业美誉度和用户满意度,促进重点场所加快对5G等通信网络建设开放,我局开展全区交通要道和重点场所移动网络覆盖质量提升行动。交通要道包括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城市主干道等,重点场所包括地铁、高铁站,大型商超、大型医院、公园等。我们组织企业对各交通要道和各市重点场所进行梳理,并完成当前网络测试,对比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测评情况,要求企业开展网络优化工作。预计年底,网络质量提升工程完成后,全区5G网络质量将有大幅提升。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